福禄克温度测试仪愿做新能源汽车测试中的精准温度守护者
福禄克温度测试仪愿做新能源汽车测试中的精准温度守护者。在央视聚焦的国内某一线电车品牌24小时耐力挑战中,这款纯电动车的散热系统、空调制冷能力及极端温变耐久度经受了严苛考验。而全程助力记录每一刻温度变化的,正是Fluke52-II接触式温度测试仪。作为测试环节的关键设备,它以精准的测温性能,见证了“中国智造”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硬核实力——国内某一线电车品牌不仅完成了中国首个纯电动车24小时耐力挑战,在本次新闻视频中更是刷新了国外品牌某一项纪录。
一、Fluke52-II极端测试中的温度“记录仪”
在国内某一线电车品牌的耐力挑战中,Fluke 52-II接触式温度计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对“极端温度变化”的精准捕捉。测试团队将车辆置于-20℃至45℃的温度舱内,模拟从北方严寒到南方酷暑的极端环境,同时监测连续行驶24小时后的散热系统稳定性。
接触式测温的独特优势:与红外测温仪相比,Fluke52-II通过热电偶探头直接接触被测物体(如电机外壳、电池包表面、空调出风口管道),可排除环境辐射、气流干扰,在±0.5℃的精度范围内记录温度数据。例如在测试空调制冷效率时,探头紧贴蒸发器表面,能实时捕捉到从35℃降至5℃的全过程,数据曲线平滑无波动,为“10分钟内将车内温度从40℃降至24℃”的性能宣传提供了权威依据。
应对复杂工况的可靠性:在车辆高速行驶的振动环境中,Fluke52-II的探头线缆采用耐弯折设计,配合磁吸式固定座,可稳定吸附在金属部件上,避免因颠簸导致的测量中断。测试人员表示,即便是在连续8小时的高速环道测试中,仪器仍能保持数据记录的连续性,这对于分析“长时间行驶后电池温度升高对续航的影响”至关重要。
操作便捷性提升测试效率:仪器配备的双显示屏可同时显示实时温度与最大值/最小值,测试人员无需频繁切换界面即可掌握关键数据。在极端温变测试中,一键启动“温差计算”功能,能快速得出“-20℃冷启动时,电池包从-15℃升温至25℃所需时间”等关键指标,为车辆预热系统的优化提供直接参考。
二、福禄克与头部车企的深度合作:全链条守护新能源汽车性能
除了小米的耐力挑战,福禄克近年与多家头部车企携手,从研发到生产、从核心部件到整车性能,构建了覆盖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测试解决方案。
(一)续航优化:从“用电大户”到“能效标兵”
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,本质是能量管理的精准度问题。福禄克的测试设备从电机、电路到整车能耗,提供了全维度的优化依据:
驱动电机效率测试:Fluke-1777高端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可在车辆行驶时,同步采集电机的电压、电流、功率因数等参数,计算不同转速下的效率曲线。某车企研发团队通过对比发现,车辆在80km/h匀速行驶时,电机效率可达94%,但急加速时效率骤降至82%——据此优化电机控制策略后,城市路况续航提升了12km。
寄生能耗排查:Fluke125B手持式示波表的“微电流测量”功能,能捕捉到休眠状态下车载控制器的待机功耗(通常在10-50mA)。某品牌车型通过该仪器发现,车联网模块存在“休眠后仍间歇性唤醒”的问题,待机电流达80mA,经固件升级后降至25mA,折算后可减少“停放3天掉电5%”的续航损耗。
(二)充电效率:见证“15分钟补能80%”的技术突破
大功率充电技术的普及,离不开对电能质量的严格把控。福禄克设备在充电设施的研发与验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:
充电桩输出性能测试:Fluke1777在检测480kW超充桩时,可实时监测电压波动(≤±5%)、谐波畸变率(THD≤5%)等指标。某充电设备厂商通过仪器发现,充电桩在满负荷输出时,3次谐波含量超标,导致车辆充电速度波动——优化滤波电路后,充电时间从22分钟缩短至18分钟。
安全验收的“守门人”:Fluke1670系列安装测试仪的EV模式,专为充电桩设计了接地电阻、绝缘电阻、漏电流测试功能。在某高速服务区充电站验收中,仪器检测出1台充电桩的PE线接地电阻达4Ω(标准要求≤1Ω),及时避免了“雨天充电可能引发的触电风险”。
(三)舒适度与安全性:温度管理的“平衡术”
车内舒适度与核心部件安全,都依赖于精准的温度控制。福禄克的测温工具在其中实现了“双重守护”:
空调系统优化:ST20MAX红外测温仪可快速扫描车内温度场(如“阳光直射下车内不同区域的温差”),而Fluke52-II则深入空调管路内部,检测冷凝器、膨胀阀的温度变化。某车企据此优化了风道设计,解决了“后排空调制冷效果比前排差3℃”的用户投诉。
电池热管理验证:电池在25-35℃区间性能最佳,FlukeTiS20+热像仪通过红外热图可直观显示电池包内的温度分布。在快充测试中,热像仪发现某电芯温度比周围高5℃,追溯至冷却管路堵塞——这一隐患的排除,避免了“长期快充导致的电池不均衡衰减”。
三、新能源汽车用户关心的问题:福禄克的解决方案
1、冬季续航“打五折”?用数据找到症结
北方用户常反映“冬季续航缩水严重”,福禄克的测试方案可精准定位原因:
使用Fluke52-II监测电池包在-10℃环境下的放电过程,发现“未开启预热时,电池容量仅剩标称值的68%”,而优化预热策略(提前10分钟启动加热)后,容量恢复至85%。
1777电能质量分析仪记录显示,冬季空调制热功耗可达5kW(约占总能耗的20%),车企据此开发“座椅加热+方向盘加热优先于空调制热”的节能模式,使续航提升15%。
2、快充伤电池?科学测试给出答案
针对“快充是否影响电池寿命”的争议,福禄克设备提供了量化依据:
1670系列测试仪检测快充桩的电压纹波系数,若超过5%,会导致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减少30%。某车企据此要求充电桩厂商将纹波控制在2%以内,电池循环寿命从1200次提升至1500次。
52-II跟踪记录快充过程中电池单体的温差,当温差超过3℃时触发冷却系统,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的电芯损坏。
3、如何判断车辆散热系统是否“健康”?
普通用户可借助简易工具进行基础检测:
用ST20MAX红外测温仪扫描车头格栅,正常行驶后温度应均匀(±2℃),若某区域温度异常偏低,可能是散热器堵塞。
冬季观察充电时的电池包温度(通过车载APP查看),若长时间低于15℃,说明预热系统效率下降,需及时检修。
从国内某一线电车品牌的24小时耐力挑战,到日常出行中的续航、充电、舒适度体验,福禄克的测试设备始终扮演着“数据仲裁者”的角色。Fluke52-II作为其中的“温度专家”,以精准、可靠的性能,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突破提供了看得见的证据;而福禄克全系列解决方案,则从研发到使用、从核心部件到整车体验,为“中国智造”的硬核实力保驾护航。对于用户而言,这些专业测试不仅是车企宣传的“背书”,更是选择新能源汽车时“心中有数”的底气。
欢迎交流。
欢迎交流。